粽子的種類繁多,但它們的外形都是三角形狀,這是為什么呢?以下是小編的整理:
相傳,屈原投河后,每年端午節,楚國人都會在汨羅江邊的河里放米,以悼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。但是每年端午節,人們都這樣扔食物,但是屈原從來沒有嘗過一粒。次年五月初二的一個晚上,汨羅江邊的一個市民說,他突然夢見了屈原,屈原把:交給他:“謝謝你的好意。端午節你扔的飯我都看了,可我根本沒吃。水族館的人都吃了?!?br />
人們很生氣,但也很無奈。次日,人們開始交談。每個人都為屈原沒有吃他們放進去的米飯而感到難過。于是,大家一起出謀劃策,希望能找到一個好辦法,讓屈原在端午節吃到自己的飯。
這時,一個聰明人突然皺起眉頭,心想汨羅江沿岸到處都是荸薺,但魚、蝦、龜、蚌都不吃荸薺。所以他建議:“我們為什么不用大竹葉把米袋做成荸薺的形狀,煮了扔進河里?”這樣那些自以為是菱角的水族就不會再搶了,屈原就可以吃我們扔的熟飯了!“聰明人還把包好的三角米叫做粽子。
粽子屬于“籺”的一種,籺是人們在節日里用來祭拜神靈和祖先的貢品。節日祭神祭祖是一種古老的傳統習俗。這就是為什么今天我們吃的粽子,大部分都是包成三角形的原因了。
小編:Nancy